1949 年 10 月 1 日,天安门城楼上那句 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” 的庄严宣告,早已将 “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” 的历史坐标,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。这 “站立”,是摆脱百年殖民压迫、实现民族独立的政治觉醒翻乐股,是结束内战纷争、开启国家新生的主权确立。而仅仅一年后,当美帝国主义的战火燃至鸭绿江边,那场抗美援朝战争 —— 这场被历史铭记的正义之战,以铁血荣光为 “站立” 赋予了更厚重的内涵:它让世界真正承认中国的站立,让炎黄儿女在精神上彻底挺直脊梁。伟人早已以战略远见擘画未来,即便前路难免跌跌撞撞,这份 “站立” 的底气与信念,也始终是民族前行的灯塔。
开国大典的宣告,是中华民族 “站起来” 的政治基石。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的炮火击碎 “天朝上国” 的幻梦,到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沉没刺痛民族自尊,再到八国联军侵华时紫禁城的屈辱,近代中国在列强的铁蹄下匍匐了百年。直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二十八年浴血奋战,推翻 “三座大山”,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,“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” 才从渴望变为现实。这一刻,中国拥有了完整的主权,终结了 “弱国无外交” 的屈辱历史,在世界政治版图上重新确立了自己的位置。但这份 “站立”,仍需一场严峻的考验来证明:当强权威胁逼近国门,新生的中国是否有勇气、有能力捍卫自己的独立与尊严?
展开剩余61%抗美援朝战争,正是为 “站立” 的中国铸就了精神脊梁。1950 年,当美军越过三八线,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,伟人以 “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” 的远见,作出了 “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” 的历史性决策。这不是一场主动挑起的战争,而是一场捍卫和平、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。上甘岭战役中,志愿军战士在不足 4 平方公里的阵地上,面对敌军数万发炮弹的轰击,用血肉之躯坚守 43 天,让 “联合国军” 见识到中国军人的钢铁意志;长津湖战役里,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,“冰雕连” 战士保持着冲锋姿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,用牺牲诠释了 “保家卫国” 的誓言。黄继光堵枪眼、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、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…… 无数英雄的壮举,不仅打破了 “美军不可战胜” 的神话,更向世界宣告: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,绝不会任由强权欺凌。这场战争的胜利,让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真正的尊重 —— 从此,没有任何国家敢轻易小觑这个刚刚诞生的东方古国,“中国人民站立起来” 不再只是一句宣言,而是被实力印证的事实。
我们深知,伟人的宣告照亮了民族复兴的起点,却从未许诺前路一帆风顺。从建国初期的经济困局,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碰撞,再到新时代面临的科技竞争、地缘挑战,中华民族的 “站立” 之路,始终伴随着跌跌撞撞。但抗美援朝战争留给我们的,不仅是胜利的荣光,更是 “不畏强暴、敢于斗争” 的精神密码。当西方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时,科研工作者像志愿军攻克堡垒一样,从零开始研发 “两弹一星”,让中国拥有了捍卫和平的战略力量;当特大洪水、地震等灾害袭来时,全国人民像志愿军战友般众志成城,在废墟上重建家园;当疫情肆虐时,无数逆行者挺身而出,用坚守诠释着 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 的信念。这份在战火中淬炼的坚韧,让我们在每一次挑战面前,都能守住 “站立” 的尊严,不断巩固 “站立” 的根基。
历史的回响穿越时空,从开国大典的庄严宣告,到抗美援朝的铁血征程,“中国人民站立起来” 的内涵在岁月中不断丰富 —— 它是政治独立的底气,是精神自强的脊梁,是面对挑战时永不低头的勇气。如今,我们回望那段历史,不仅是为了缅怀英雄,更是为了传承那份 “站立” 的信念。纵使未来仍有风雨,只要我们铭记伟人的嘱托,坚守抗美援朝精神,炎黄儿女的脊梁就永远不会弯曲,中国人民 “站立” 的姿态,就永远会在世界东方昂首挺立。
发布于:广东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